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发布时间:2021/12/22

如村上春树所写的那样,打开苏格兰地图,你会发现它的东海岸是如此了无生趣,海岸线之外再无任何岛屿。然而西海岸则截然不同,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许多岛屿,如同上帝无意间随性的泼墨,极富生气。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而在这众多岛屿中,有一座小岛是如此的与众不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夫人村上阳子曾经在这座岛上度过了一个多星期,之后才写下了那本被大众所津津乐道的游记——《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这座小岛就是艾雷岛Islay。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威士忌的终点,是艾雷岛。对于资深的威士忌死忠来说,艾雷岛似乎就代表着一种信仰,打开一瓶艾雷岛威士忌,如同神谕降临。而就像所有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对于真正嗜好威士忌的狂热酒徒来说,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艾雷岛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因为岛上拥有三样独一无二的东西:极其纯净的水,优质大麦和神奇的泥煤,它们三者经由岛上工匠们的精心雕琢,便成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艾雷岛威士忌!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虽然我们看到的是今天艾雷岛威士忌的辉煌时刻,可事实永远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创业维艰,至暗时刻,筚路蓝缕,重建光明,终得辉煌,艾雷岛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所以,今天蓝裕文化酒旅开发设计院就带大家去看看艾雷岛的前世今生,在产区盛行,酒厂四起的今天,如何突出重围,艾雷岛对于我们的产区有巨大的借鉴作用。


一、泥煤——摆脱不了的风土


对酒有所了解的人,一定会知道葡萄酒的风土说,就是所处环境气候土壤等对葡萄酒的好坏起到了核心的决定性作用。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没有关系,你一定听说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也如此,万物自由选择,一地的物产人文是该区域生态千万年甚至亿年相互融合的结果,最终这里出产的风物就是最合适的自然选择,人亦如此。


回到艾雷岛,它的最大特性就是泥煤。不同于今天对于风味的追捧,泥煤威士忌的诞生其实并非出于口味的考虑,而是因生产原料匮乏导致的无奈选择。这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但其核心的价值早已蕴含其中,泥煤就是艾雷岛威士忌的最佳选择。


本质上讲,泥煤是一种由各类腐烂植物和泥土构成的天然燃料。由于它的形成需要上千年的时间以及较为严苛的温湿度、压力要求,泥煤的分布并不是特别广泛。在工业时代到来以前,泥煤一度被苏格兰人民当作生活中的主要燃料,用作采暖、烹饪,当然,还有酿造他们钟爱的威士忌。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工业革命的到来,交通的发达导致苏格兰大部分地区放弃了泥煤。但在艾雷岛、斯凯岛、奥克尼群岛这些远离大陆的地区,煤炭的运输还是依赖船舶,成本高昂。因此,这些地方的蒸馏厂就沿用了泥煤这种古老的热源,苏格兰威士忌主岛清新甜美,周围强健浓厚的风味地图逐渐形成,并慢慢固化。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也许对于威士忌来说,泥煤并不是最佳选择,但对于艾雷岛,泥煤是自然给予的最佳组合。于是就像法国人催热了风土一样,从营销的角度,艾雷岛催热了泥煤威士忌。


对于风土的依赖恐怕中国人看得最早,我们的道地药材之说,橘生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这是中国人千年之前就观察到的自然选择。而对于我们的酒来说,酒魂酒曲就是风土的最佳表现,茅台酒曲其它区域难以成活就是风土的最佳印证,而酿出好酒,是天人合一的结果,所以,人才得以找到最佳的酿酒方式。


二、“第一”——创业的最佳选择


天时已备,地利当位。创业之时,要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么成为第一个改变螃蟹吃法的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第一这个发起者或者第一这个品类开创者来奠定我们的行业地位。所以我们看到威士忌有调和的、有谷物的、有麦芽的。白酒有浓香、清香、酱香、兼香......,这就是开创品类第一的典型例子。现在有了三香合一,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组合,众香云集,或者跨界调配,这就像是威士忌的调和和葡萄酒的混酿,以及我们现在的鸡尾酒,未来可能会出现六大烈酒之间的相互调和,融合,就像天下大势一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实际上一样适用。


回到艾雷岛,据称,早在14世纪初,爱尔兰的僧侣便将蒸馏工艺引进了艾雷岛。当时,僧侣们发现此地盛产大麦,而且拥有优质的纯净水源和丰富的泥煤,是酿造生命之水(Aqua Vitae,威士忌的早期叫法)的理想之地。起初,艾雷岛上的居民大都是在一些无执照经营的小酒馆里公开进行蒸馏,1644年苏格兰开始征收威士忌酒税,他们迫于无奈纷纷搬迁至偏远的峡谷和洞穴中。有趣的是,虽然实行了税收政策,但那时的艾雷岛居民素来以野蛮的面目示人,声名狼藉,所以收税官并不愿踏入岛上半步,直至1779年波摩(Bowmore)成为艾雷岛第一家合法经营的蒸馏厂。


但同今天受到的追捧不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泥煤威士忌其实只是行业里一个低调的的参与者。在行业商品化、标准化以后,20世纪60年代以前,苏格兰威士忌的主流一直被调和威士忌霸占,大部分泥煤威士忌酿造者也一直低调的扮演着原酒供应商的角色。


直到1963年,格兰菲迪当时的掌门人Sandy Grant Gordon开创性的提出了“纯麦威士忌(Pure/Strait Malt)”的概念。渐渐的,饮酒客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调和威士忌虽然均衡和谐,但纯麦威士忌强烈的个性、千变万化的风味同样值得尝试。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此后,单一麦芽慢慢成为了威士忌世界的流量担当,一些浓郁、特征明显浓厚的风味也一起出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重泥煤,最好是艾雷岛的那种。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认为,这就是品类的出圈,是合久必分的体现。


但艾雷岛的出圈并不顺利,相反,经历了不短的低谷期。艾雷岛酿造的威士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以前。18世纪末期,因作物歉收,英国政府取缔了大量消耗谷物的酿酒行业,大规模打击了遍布苏格兰的大小蒸馏厂。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此时,飘在主岛之外、交通不便的艾雷岛反而成为了非法蒸馏的天堂,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府打击,并将岛上的私酿走私到了苏格兰的大小城市。


1824年起,随着威士忌酿造逐渐走向合法,小岛上一些品质出众的蒸馏厂逐渐告别私人作坊的模式,走向标准化,与此同时,岛上蒸馏厂的产量和数量的数量也得到了提升。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在此期间,波摩、乐加维林们迎来了岛外的投资,雅柏们迎来了了扩产,随着布赫拉迪、布那哈本两家新厂在19世纪80年代开业,艾雷岛的威士忌达产业到了第一个高峰。


三、起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行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进入21世纪,风云变幻的速度正在以指数级别突围,百年的油车在十来年的时间就改变了趋势。未来,可能这一改变的时间会变成十年八年,甚至更短,比如短信的变革也就是一瞬间被网络替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行业的起起落落在所难免,但如何挺过一次次大潮,仿佛没有太多的好方法。


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内,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和二战对威士忌的原材料供应和成品需求产生了巨大影响。远离大陆的艾雷岛没能像从前一样躲过危机。美国禁酒令时期,又直接切断了苏格兰威士忌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波特艾伦也在同时期首次关停,直至1967年才得以复产。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苏格兰威士忌迎来了到了较为短暂的恢复期,一些在战争和经济危机里关停的老厂也得以复工复产,艾雷岛的蒸馏厂们迎来了密集的投资。


然而,由于错误估计了需求的增长,行业的产能极度过剩,80年代,大量达到上市标准的威士忌找不到销路,导致众多厂商经营困难,最终演变成了导致了包括波特艾伦在内整整20家蒸馏厂关停的“威士忌湖”事件,行业迎来了至暗之日。


蓝裕文化白酒旅游规划设计院认为,这跟目前我们许多白酒厂存酒严重的现象非常类似。由于头部企业的挤压,小酒厂面临重重困难,年年投入酿酒,却销不出去,只能存着。国内白酒的存量到底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摸清楚。在危机之下,有危险也有机遇,小酒厂存活不下去,但手头的多年陈年却成了香饽饽。于是市场上的纯年份势头迅猛,一骑绝尘。小酒厂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抓住时代脉搏,转做纯年份,二是为他人做嫁衣,卖给别人当纯年份原酒。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再加上大家对调配威士忌的情有独钟,泥煤味在20世纪下半叶的短短50年间陷入困境,以比较有代表性的雅柏和波特艾伦为例:前者在60-90年代的40年间经历了三次转手、两次关停,直至1997年被格兰杰收购,才渐渐走上正轨。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后者的命运更加悲惨,经历了37年的关停,好不容易在1967年重新开张,第二年就赶上了艾雷岛大旱,产量骤减,并于1983年再次关停,只留下一个制麦工厂,为乐加维林、卡尔里拉和雅柏等同行提供麦芽。


四、重新整合——突出重围的关键


艾雷岛的转机始于90年代。一个产品的火爆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天时地利出产品,人和出爆品。随着单一麦芽的概念逐渐被饮酒客们接受,极具前瞻性的UDV(帝亚吉欧前身)在1988年堆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麦芽系列“威士忌“,并选择了乐加维林16年作为艾雷岛的代表,至今天仍是集团的拳头产品。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一经发布,”经典麦芽“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原本作为补充的重口味乐加维林也俘获了大批粉丝,其中不乏影响力流传至今的已故威士忌大师Micheal Jackson。


跟着KOL的脚步,大批普通爱好者的偏好流向一度不受待见的艾雷岛。此后30年间,受口味变化、资本关注和和互联网快速传播三重因素的推动,先有阿贝、波摩等传统巨头找到新东家,开启稳定的发展;后有齐侯门、泥煤怪兽等新兴酒厂、品牌建立,就连关停已久的波特艾伦也迎来了重建,即将推出新的作品。

借鉴:艾雷岛威士忌的前世今生,全球酒业发展的缩影


怀旧还是回归本源,日威的火爆可能是泥煤味崛起的一个绝佳解释。而在众多酒厂面临困境时,一个财大气粗有影响力的大佬出来重举大旗,引领行业方向至关重要。就像帝亚吉欧一样,她为众多的泥煤味找到了出路,从而给行业复兴带来了希望。


站在今天回顾泥煤威士忌和艾雷岛近几十年的疯狂,很难想象,一种特征如此强烈的烈酒,会受到今天这样的关注。但换个角度想想,其实也不仅是艾雷岛,它们所经历的一切,也是整个大行业的复兴之路。蓝裕文化酒旅规划设计院认为,行业的兴衰在所难免,但天地人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消费水平,产品的所处环境和原料供应,这是单个企业和行业难以改变的,而企业能做的就是找到、适应或者开创时代的潮流,让自己的产品迎合时代,成为弄潮儿,这就像现如今白酒的纯年份,葡萄酒的生物动力法,啤酒的精酿,大势之下,品质趋好,价格走高是不可避免的,低价,并不能弥补品质的缺憾,最终,好品质才是成功的核心关键。

本站底部导航: 关于我们 工业旅游新闻 酒庄设计新闻 主题乐园新闻 工业旅游设计案例 酒庄设计案例 主题乐园设计案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 "> 京ICP备16050824号 工业旅游、白酒酒庄、主题乐园 ©2016-2023 蓝裕文化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