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厂房改造因其工业与文化结合的特征,能唤醒独特的想象场域,而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老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空间,它们不仅留住了城市曾经的记忆,也在持续彰显城市的新气质。
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院发现,破败老旧的厂房,若是经过合理的规划和创意的改造,能成为文旅产业的新掘金地。
从区位角度而言,城市版图在不断地扩大,那些曾经的旧工厂所占土地现今则是城市中心区域寸土寸金的资源。
从文化角度而言,老旧厂房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遗存,既是展现中国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延续城市文脉、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
从成本角度而言,对旧厂房的改造成本相对低于重新建造的成本投入,如大跨型厂房的改建成本一般会控制在总造价的10-20%。
从物业角度而言,旧厂房大空间、高楼层的物业条件,以及大面积多建筑物构成的规模效应,能为项目功能重新定位提供多元组合空间,甚至衍生出全新的产品,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开创新的生活理念。
工业遗址有如许优势,且空间开阔,易于改造,所以也就有了今天我们的主角,Argo啤酒厂,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啤酒厂。
博物馆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由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啤酒工厂改造而来,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ASA North工作室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建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混凝土屋顶,将其改造为当代艺术博物馆。
尽管原建筑损毁严重:除了缺少屋顶,地板和墙壁也有不同程度损毁,充满补丁的墙壁常见的博物馆展示墙壁相差甚远,建筑师团队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决定保留原有的墙体瑕疵,称此举是“一种尊重的行为”,而新加建的屋顶则作为一个独立的结构,造形风格完全独立于现有的建造。预制混凝土作为的屋顶材料具有倾斜的纹理,与当地常见的波纹屋顶相呼应。
改造前(左)改造后(右)
设计师在建筑上开有固定间隔的孔洞,帮助虔诚的信徒记录每天祈祷的时间,进一步向当地文化致敬。在对外墙的改造中,建筑师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与材料,厂房的砖块被回收并重复使用,工作室将其描述为“一项令人着迷的考古工作”。
在内部,Argo工厂包括六个展览长廊、活动空间、图书馆、办公室、商店和艺术家驻留的工作室。游客通过面向接待区的中央庭院(可做室外展廊)进入一楼。这一层还拥有两个画廊空间、一个咖啡馆和一个艺术商店。
△中央庭院展出的动态雕塑
弯曲的混凝土楼梯在大厅中最显眼的位置,也是室内更新的重点,设计没有使用任何中间支撑。楼梯的曲线形式与原始工业建筑直角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观众由此进入上方的展陈空间。
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在Argo工厂艺术博物馆进行展览。在这里,当代艺术家的创意不仅能通过各种艺术装置传递给观众,展品本身也在和策展建筑产生互动。Argo工厂的成功改造像是催化剂一般,激活了该区域的城市复兴。
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工厂墙壁,并用颜色比不同的水泥砂浆对其中一些破损的砖墙进行了修补,岁月侵蚀带来的斑驳与人工修补的痕迹在这里互相碰撞,烘托出浓重的历史感与艺术感。
△以声音为主题的“虚空口红”展
△纪念已故艺术家的“未完成的项目”展
三层艺术展廊由损毁严重的工厂屋顶改建而来,建筑团队在新屋顶下方预留了开口,展陈空间被这些狭长的窗户照亮。
三楼同时设有带户外观景台的贵宾室和业主的私人公寓。
地下室包含一个展览空间、一个表演室和一个档案馆。
地下的展览空间呈 L 形,作为项目的一部分,ASA North的设计师在这里布置了一个名为“为了平静(For the Sake of Calmness)”的展览,聚焦于一部与展览同名的电影。
ASA North 的设计通过在其末端放置无边界镜子,将死胡同空间转变为“无限对称空间”。
项目平面图▽
项目立面图▽
工业遗址的改造,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项目。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院认为,开敞的空间为遗址留足了发展的潜能,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则为空间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难点则是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保留历史痕迹,但整体上,历史文化的价值在这里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全新的功能体验则为空间带来了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