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晚间,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端午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6%。根据蓝裕文化主题旅游开发设计院的核算,人均消费324.3元。根据此前我们的核算,清明人均日消费83元,五一80.8元,端午108.1元,端午消费大幅提升,给文旅人带来了希望。
而且本次端午的旅游市场是在京沪旅游几乎停滞的情况下得出的数据,所以,虽然今年端午假期期间旅游业出行人次以及旅游收入有所下挫,但“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日均消费的大幅提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政策助推,市场复燃
利好政策不断,旅游企业经营信心和游客出游热情得到快速修复。端午节前,各地纷纷出台支持文化和旅游恢复发展的利好政策,助力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对跨省旅游“熔断”机制进行调整,将跨省团队旅游“熔断”区域进一步精准到县(区)域。
二、29个省份恢复跨省游
从全国范围来看,截至6月5日晚间,已有28个省市宣布恢复跨省游,另有多个大型景区推出门票减免的优惠措施。
据去哪儿度假产品运营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恢复跨省游的29个省份有河南、湖南、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山东、内蒙古、福建、陕西、山西、安徽、天津、浙江、贵州、四川、云南、湖北、重庆、海南、甘肃、青海、广西、西藏、宁夏、新疆、江西、辽宁、广东。
三、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
民俗游热度维持高位,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多地推出龙舟比赛、汉服游园以及包粽子、制香包等体验类活动,融“传统文化风俗”于“旅游度假场景”,为游客提供更多消费选择。
四、品味端午浓情 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游热度维持高位,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端午节假日旅游市场的重要特征,多地推出龙舟比赛、汉服游园以及包粽子、制香包等体验类活动,融“传统文化风俗”于“旅游度假场景”,为游客提供更多消费选择。
在陕西汉中诸葛古镇,景区将端午民俗与三国文化融合,丰富研学和亲子体验活动。而在宝鸡岐山中国周原景区,游客们可以参与趣味龙舟、画彩蛋等端午主题游戏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蓝裕文化旅游规划设计院了解到,端午小长假不远行的程度,游客可以在家门口看川剧赏非遗。端午节期间,戏曲、剧本杀、文化游园等13种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端午期间,结合“我们的节日”,成都锦江区街道举行“非遗在社区”展演互动活动,现场有8个代表性项目非遗展演摊位,更有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精彩的活态展演,为端午增光添彩。龙泉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演,举行了一场全方面展现非遗项目的系列主题活动,包含文艺演出、非遗项目展示、非遗互动等精彩活动。
在丹景台,为期一天一夜的研学体验,包含自助晚餐、露天电影,端午传统民俗手工制作,还能体验沉浸式剧本杀《剑向虎山行》(三天三场),这样的端午也很精彩。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璀璨明珠,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在蜀园(成都川剧艺术公园)上演了一场“蜀音绕梁——川剧惠民演出”。
五、本地游热度推升民宿价格
在这个端午节放假期间,本地游仍占主流。端午假期期间,北京延庆地区的民宿基本呈现出一房难求的状态,我们6月5日退房的时候,还有游客在办入住。‘五一’假期还很冷清,游客很少。价格差距也很大,‘五一’期间包院的价格每天在1800元左右,端午期间就涨到了3000多元。
结合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披露的数据了解到,端午假期成了今年上半年的第一个出游旺季,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已回归假期热门出游城市的前十名;酒店、民宿预订量恢复上行通道;住宿价格的回升彰显整个旅游业行情转暖。
据了解,今年端午假期前后,旅游业迎来多个利好消息。端午假期前夕,北京、上海地区的旅游业陆续复工。6月5日,北京旅游业又迎来了恢复北京旅行社经营市民“在京团队旅游”业务的消息。同时,北京地区的各类景区、景点、公园被要求坚持“限量、预约、错峰”,按照75%限流开放,较此前要求的50%限流幅度有所放宽。
据途家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期间,北京、上海民宿市场加速回暖,部分热门乡村民宿一房难求,尽管京郊民宿需要按照50%的比例限流接待游客,但端午假期期间京郊民宿的预订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七成;广东省民宿市场反超去年端午假期,民宿预订量较去年端午同比增一倍。
六、短途持续火爆,露营有所降温
本地游、周边游、自驾游成主导,亲子、露营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决策周期和出游半径缩短,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受到游客青睐。一二线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质乡村民宿及主题乐园周边酒店预订火热,端午民俗、农耕采摘、露营野餐、漂流消暑成为端午节假期四大热门主题。
但因为上面提到的周边酒店恢复开放,露营市场有所降温。
七、“轻旅游”受青睐数字赋能新体验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决策周期和出游半径缩短,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受到游客青睐。
此外,数字技术赋能产品和服务创新,各地利用5G、AR、VR、AI等数字技术,积极开展云演艺、云娱乐、云旅游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和旅游活动,带来沉浸式新体验。
八、暑期有望迎来突破
蓝裕文化旅游规划设计院认为,端午过后,高考即将结束,暑期旅游旺季即将到来,随着疫情的消退,部分省份恢复跨省游,预示着旅游行业将迎来复苏拐点。
一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端午长线游已呈现出回暖态势:长线游订单量较“五一”假期增长82%,增幅超过了本地游。从去哪儿端午期间的搜索热度来看,三亚、成都、重庆、长沙的跨省游搜索热度最高,三亚、成都、昆明等地搜索热度环比前周提升了3倍。
根据国外疫情管控放松,开放管控的情况来看,疫后旅游市场有望迎来强劲反弹。疫情更多地影响的是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收入人群作为旅游的主要生力军,影响不大,因此,我们看好暑期的旅游市场以及后续的文旅行业恢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