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在吸收太阳能时,您随手调整的方向就能提升能量的转化效率;在传感装置的辅助下,转化来的能量可以为路过的人们带来清凉;在仿生学的启发下,能量被转化、储存、重复利用,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米兰设计周上的一个绝佳创意,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院认为,这对生产过程中的转化展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下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叫“感知能量”,将城市植物园变身为一座充满奇幻氛围的能源公园。项目利用500米长的数字弯曲铜管创造了一条“感官之路”,人们可以在这里探索不同形式的可持续能源的产生和消耗。园内共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能量旋转木马、花园乐队、引导标识、动力共振器、遮阳帘和太阳能花园。
这实际上是一个能量转化装置,能够向人们直观地展示阳光、风以及人们的运动等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在白天,该装置会吸收并贮存清洁能源,在夜晚,这些能源则成为整个植物园的照明用电。此外,装置产生出的能源还为水雾器提供电力,既为花园小径提供清凉,也为植物园中的植物浇水。
▲由铜管与有机光伏板构成的装置作品
游客进入植物园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宏伟的旋转木马,在那里他们可以体验运动是如何产生能量的。随后,游客们将从一系列“门洞”下方穿过,同时播放着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著名《四季》交响曲片段。旅游动线上还有一个巨大的“风铃”,吸引人们参与其中,亲自互动。
▲位于公园入口的能量旋转木马
▲花园管弦乐队
▲铜管塑形的“门廊”
▲有机光伏板投下的彩色光影
此外,门廊隧道中还设有由彩色有机光伏板构成的隔断,漫步其间的人们可以自行将其打开或关闭。而树冠上的传感器则可以探测到人的存在,并激活薄雾装置,为人们提供清凉。
装置的灵感来自植物的有机功能,就像森林中的树木从不同来源吸取能量,并将能量传输到根、树枝或叶子末端所需的位置一样,装置的长铜管会吸收并存储整体装置产生出的能量,然后在园区路径指定的位置加以利用。
▲阳光下的百叶窗与太阳能花园
▲由装置构成的路径引导着人们在公园中漫步
▲装置的灵感来自植物的有机功能
玩耍是人类的天性,该装置暗示了游戏和能源世界之间的新联系。它向我们展示出,每当我们消耗能量——无论是在旋转木马上,还是在秋千上,甚至是在发声时——我们都可以从中回收部分能量。此外,该装置还引出了对能源效率的思考,一个简单的手势,比如调整光伏板的方向,就可以切实地提升能源转化,实现能源优化。
▲树冠上的传感器则可以探测到人的存在,并激活薄雾装置
项目向大众展示出一个自给自足的能源基础设施的雏形,分散的主题装置散布在同一微电网中。该装置在小范围内再现了城市、国家甚至洲际能源网络的情况:精细的能源运输渠道能够连接每一个节点,并持续为这些节点供能。此外,铜管具有抗菌的特性,这十分有利于为游客提供健康安全的触摸体验。
▲由装置构成的林间小径
▲夜景
▲夜间灯光与水雾效果
能量总是让人看不见摸不着,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院认为,这个装置通过仿生原理,充分呈现了能源的转化和消耗过程,吸收储存,传输到别的地方,通过能量最终呈现出适宜的体验和美好的光影场景。如何创意的呈现工业产品的转化过程,这个装置给了不少启发,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