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一个值得纪念、改变历史的日子。前段时间国家也在力推红色旅游,确实保护了很多文物,但也有太多太多消散在历史中,无迹可寻。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另一方面文物古迹的保护,她就是工业遗产。我们铭记与敬畏的不是眼下稍显破败的工业遗迹,而是那个时代、那群人的历史痕迹。
值得纪念
斑驳的老墙、杂草丛生的弃坑、坍圮的厂房、锈迹斑斑的老旧机器、悄无声息的老烟囱,无一不铭刻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是工业革命的见证,是老一辈人的回忆,也是我们难以忘记的童年时光,更是我们学习了解那个时代的活现场!这就是我们的工业遗产!
英国著名的铁桥峡谷,留着工业革命的烙印,16世纪晚期开始开采,一直到19世纪下半叶逐渐衰退,工厂关门,厂房倒闭。1960年开始工业遗产保护,1986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
什么是工业遗产
那么什么是工业遗产呢?这是一个新兴概念,不少人对此还相当陌生,因为通常人们的观念里都认为文化遗产大多是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高大雄伟的各种建筑或是散发人文气息的故居里弄。但工业遗产并非如此,工业遗产具体指:“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下塔吉尔宪章》)
为什么要保护工业遗产
中国经历了近七十年的发展,有大量的工业厂房,那里曾经人声鼎沸、机器轰鸣,那里曾广播徐来、三代温馨,那里曾货来货往、夜灯长明,这不应只化作记忆里的一个片段,也不应只停留在向年轻人讲述“这里曾经如何如何”的平淡叙事中。
我们曾悲叹, 为什么会拆毁古老的城墙、街道、古桥? 我们曾千万次地感叹,“要是能保留那样的古镇, 那样的古建、那样的古庙该多好!”殊不知, 我们当代人正在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的后代将同样因为我们的粗心和短视而汗颜! 我们习惯于把久远的物件当作文物和遗产, 对它们悉心保护, 而把眼前刚被淘汰、被废弃的当作废旧物、垃圾和障碍物, 急于将它们毁弃。正像我们曾经不文明地对待古城古街一样,我们正在迅速毁掉工业时代留在中华大地上的遗产。较之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丰厚的古代遗产来说, 工业遗产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 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 其所承载的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曾经影响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甚至比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大得多。所以, 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像重视古代文物那样重视工业遗产。
任重道远的保护
工业遗产的内容相对复杂,对其进行保护也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说把厂房简单地清理一下就可以冠之以遗产称谓,也不是说纳入了文物体系就一定会阻碍开发再利用。如果转换思路,剥离旧厂房、旧机器的生产属性,将工业遗产视之为历史人文的一种景观和环境,那么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就应运而生。在这一方面,德国鲁尔、英国布莱纳文、上海八号桥等都是将旧的工业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从而催生出新产业,无疑是工业遗产保护的优秀示范。但工业遗产的物质形体与文化内涵众多,创意产业园也只是通向罗马的道路之一。
工业遗产旅游是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一种形式,南京曾对当地的工业遗产做过统计,然后设定一定的标准,根据标准,该保护的保护,该改建的改建,该拆除的的拆除。并不是所有的工业遗产都应该留着,该处理的污水池还是应当处理,该填的废水坑还是应当填埋,最多留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东西,供后人去了解当时的真实场景。所以制定保护标准势在必行。
工业遗产的保护形势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鲁尔区的各种博物馆、比如首钢的筒仓改造、比如798的破厂子变成了创意产业园区、比如当年的教堂仍然维护保留作为现今人们长往的教堂、比如讲矿坑变成公园种上绿植。但我们需要找寻专业的人士,从国外学习引进各种保护模式,同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蓝裕文化在工业旅游设计行业有20多年的经验,多个实际落成项目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国外学习膜拜,不断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模式。要做工业旅游,就跟蓝裕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