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华日报以《工业旅游腾飞,还需“添柴加薪”》为标题发文,介绍了江苏工业旅游的现状。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22年,江苏共有经认定的省级工业旅游区121家,覆盖13个设区市。其中既包含在生产企业开办的旅游项目,也有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开放的景点,涉及钢铁、纺织、食品、烟酒、医药等领域。
121家省级工业旅游区中,在产企业所开办数量占绝对优势,工业遗产类项目占比不到10%。而在产企业开办旅游项目,既有为了提升接待能力、再现非遗活力、拓展市场的,也有希望彰显其社会贡献、产业地位的,还有少数企业面对转型压力借此寻求突破。
总体上看,江苏工业旅游发展在国内处于前列,承担了一些国家课题,开办工业旅游的企业数量在各省中也算多的。”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劲松说,工业旅游是呈现地方经济的一扇重要窗口,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轻工业大省,通过旅游形式传递产业竞争力、让更多人加深这方面感知,是业内人士一直以来的追求。
二、不容乐观
回溯发展历程,国内工业旅游起步于本世纪初。当大众旅游时代来临,随着人们消费能力提升,旅游市场细分成为必然趋势,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然而,最近约20年来,相较农旅发展势头不断上扬和乡村游、民宿游持续走热,差不多同一时期起步的工业旅游虽有进步,却始终不温不火。
经过长期发展,2021年省内工业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仍然不足一成。即便抛开疫情影响,这些年工业旅游的收入占比也一直处于低位。
1月上旬,记者走访一家苏南城郊酒厂开办的工业旅游区时发现,企业背靠农房,一侧是农田,另两边与其他工厂以小路相隔。“不接待散客,必须预约。”门卫拦下记者后说,平常都是大巴接送,人来参观后再坐大巴到旁边村里吃饭,“你是第一个自己找上门的”。
这家酒厂到旁边村子距离很近,步行只要5分钟左右,但在酒厂四周,找不到一块旅游指示牌。记者不禁诧异:以这样的周边配套,怎么办旅游项目?
“半年前我还去厂里当过几个月水电工,也没听讲搞旅游呀。”村民刘乡军一脸难以置信。但这家企业的确出现在121家省级工业旅游区名单上。
记者走访另一家省级工业旅游区时看到,“门脸”挺漂亮,绕到侧面巷子一转,迎面却是家门口挂绳晾衣裤、路边种菜的城中村景象。相关企业负责人略显无奈地说:“这一片本想配套工业旅游做特色小镇,但拆迁成本太大,超出承受范围。”
“工业旅游点位有多少能纳入城市规划、写进片区功能?”记者致电一位资深规划人士。得到的答复是,就工业旅游而言,写进城市规划尤其更新方案的,还是以工业遗产居多。记者又报了这位人士所在城市的7家省级工业旅游区的名称,均为在产企业开办的旅游项目。对方直言,其中3家还是头一回听说,自己接触过的仅一家。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规划师王康也告诉记者,在产企业旅游项目融入城市片区、上升到规划层面的,确实偏少。
三、难题
具体工业旅游项目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少难题。根据常州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相关政策,一定比例的工业用地可配套建设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天虹也是将部分土地用作行政办公、生活服务、文创以及工业旅游,问题是,按规定可用的地不够了。去年10月,沈桥庆专门跑了一趟街道,了解工业用地转商业用地对企业的影响。答复是,光补交土地出让金就要不少钱,投入预计要增加几倍。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常州经济开发区分局自然资源利用科负责人滕泉告诉记者,经开区商业用地每亩300万元左右、工业用地每亩50万元,按现行地价,前者是后者的6倍。但计算补交的土地出让金时,还要以曾经实际拿地价格为基数。这意味着,对企业来讲,拿地越早、价格越低,往后补交的也就越多。
像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自2018年开办工业旅游以来已投入1.6亿元,如今收回不到1600万元。截至2022年4月,南钢工业旅游累计投入17.37亿元,年均投入4.34亿元,尚未盈利。“前中期很难盈利,主要还是提升品牌认知、树立地方形象。”恒顺醋博文旅公司总经理李红表示,自2010年至今,恒顺醋文化博物馆尚未盈利——集团从事工业旅游的员工有二三十人,这一块年均支出200万-300万元,此外场馆运营维护成本每年起码200万元,而博物馆一年销售额加门票毛收入700万元左右,尚不足以支撑投入。
1月初,记者走访位于常熟、曾被授予“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的隆力奇时,沿着张贴技术名词、展示生产流程、描绘发展成就的参观通道逛了一圈,用时近20分钟;随后以同等步速走过企业“聚好商城”销售区花了10多分钟。看着12元一支的蛇胆芦荟洗面奶、23元一瓶的人参营养护发素等,身边一位参观者说,像这样的售价,如果没有海量游客,企业回本很难。
那么,此举能否迎来“海量游客”?“能做到的只是极少数。”业内人士直言,采用“工厂店”模式,表面看是“攒人气”的做法,然而企业一旦这么做,手握更多资源的旅行社便很可能“转身离开”,“因为工厂价很低,开办工业旅游的企业很难从这样的价格里再挤出回扣给旅行社。既然如此,旅行社又有多少热情帮忙宣传推介?”
四、对策
蓝裕文化认为,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困境主要集中在对模式理解不透彻、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游客吸引力不足、盈利模式不丰富等问题。
1
工业旅游的模式
蓝裕文化认为,工业旅游是一套组合拳,是营销的核心战场。企业如果决心介入工业旅游,就应该了解从哪里出钱打造工业旅游以及工业旅游如何盈利。
工业旅游可以有三个划归,一个是新成立旅游部,二是企业的接待部,三是企业的营销部,但这三个部门在大多数企业中都是花钱的部门,赚钱则被给了别的部门。我们认为,企业接待的费用和用营销的费用都可以转一部分作为工业旅游建设费用,因为工业旅游是为这些部门和目的打造的!
2
政策支持
这个确实是个问题,因为工业旅游是一个通力合作的过程,通常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所以在旅游方面会有较大的支持,通过三产拉动一二产是屡试不爽的模式。
当然,任何行业的政策都是一样的,前期可能获得较大支持,但政策的支持只是为了扶持工业旅游走上正规,而最终的成功依然需要企业自己努力,所以不能怪政策,政策只要是恒常的,就是最大的支持。
3
宣传方面
营销部实际上多了一个宣传的分支,但我们不应该忽略工业旅游对营销的强大反哺作用。
且不说工业旅游沉浸式体验能帮助游客深入了解企业,从而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忠诚客户和行走的传播者,单单是工业旅游场所对企业全方位的深度梳理,就为企业宣传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在新媒体、自媒体如此火爆的今天,工业旅游是企业宣传不可多得的素材源头。
前面说企业周边的居民都不知道企业开展了工业旅游,这不是企业能力的问题,而是企业认识不足,没有好好宣传的问题。
4
吸引游客
工业旅游实际上对游客具备强大的吸引力,但许多工业旅游做成了企业展厅,展厅做成了展板,填鸭式的企业介绍,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五感封闭,根本不具备吸引力,没有游客也正常,即使来了,也是坏口碑,慢慢自然就没人了。
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紧抓工业主题,以旅游互动体验的形式开发呈现企业的主题,让工业旅游变成沉浸式的产业产品文化体验,充分调动游客的全部感官,在游客中带来爆棚的口碑,主动为企业进行工业旅游项目的介绍和传播,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让工业旅游发展不如正规。
5
盈利
说白了,前面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工业旅游的自我造血和自我盈利。工业旅游只有在赢得自负盈亏的地位时,才能挺直腰杆,不在成为可有可无的项目。如何盈利是所有企业关注的焦点。
除了前面的资金来源和宣传组合拳,工业旅游的盈利可以依靠门票(送超值产品或衍生品)、收费DIY活动/产品、VIP服务、产品/衍生品销售、承办活动/发布会等丰富盈利能力。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在张裕各大酒庄工业旅游方面的成功实践就是对这些盈利组合的充分落地应用,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