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最新消息称,2月8日宣布的裁员7000人决定于上周开始执行。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了解到,迪士尼去年11月宣布将当时的CEO查佩克赶下领导位置,原退休传奇CEO鲍勃·艾格重掌迪士尼。截至2022年10月1日,迪士尼雇员总数约22万人,其中美国本土约有16.6万人,海外近5.4万人。以此计算,此次裁员数量将占迪士尼总员工数量的3.2%左右。
一、公司重组,全部门裁员,砍掉元宇宙
上周一,迪士尼首席执行官艾格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第一批员工将在未来四天内收到裁员通知,第二轮规模更大的裁员将在4月份进行,将影响数千名员工。最后一批被裁员工将在夏天前收到通知。
据熟悉此事的人士说,裁员分布于整个迪士尼公司,影响到以前被称为迪士尼综合娱乐及迪士尼媒体和娱乐分销等部门,以及主题公园、体验和消费产品业务的各个职位。
另一个风向的变化是迪士尼公司已经解散旗下的元宇宙部门,部门全部50名成员都在新一波裁员浪潮中被解雇了。
据悉,该计划主要目标是在媒体行业动荡之际精简公司的运营。公司的目标是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节省55亿美元的成本,其中25亿美元来自“非内容”业务。内容运营是指电影和电视节目等业务部门。迪士尼表示,50%的成本节省将来自营销费用,30%来自劳动力成本,20%来自技术、采购和其他费用支出的减少。也就是说,迪士尼此次裁员成本高达15.6亿美元,人均裁员成本23.6万美元。
除了裁员,迪士尼也宣布将重组为三个部门:包含电视和电影业务的娱乐部门、ESPN体育网络以及主题公园部门。
“全球最赚钱”的主题娱乐公司,也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大裁员,不禁让人疑惑:迪士尼发生了什么?
二、迪士尼为什么裁员?
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上一次裁员还是在疫情高峰期,它在2020年11月宣布裁员3.2万人,主要是因为全球的主题公园业务萎靡不振。为此,迪士尼通过线上流媒体重获生机。当疫情结束,宅在家里的人终于有时间带着孩子去主题乐园玩耍时,流媒体订阅用户开始无法阻止地下滑。迪士尼大象翻身之迅速,让人惊叹。
1
官方说法
艾格表示,重组是“让创造力回归公司核心”的关键,并对公司在查佩克领导下的组织方式进行了批评。“公司新架构旨在将更多权力交还给创意领导者,并让他们对其内容的财务表现负责。我们以前的结构切断了这种联系,必须恢复它。”艾格说。
2
利润下滑
前段时间,迪士尼发布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该季度营收235.12亿美元,同比增长8%,高于华尔街分析师预期的233.9亿美元;净利润为30.43亿美元,同比减少7%。
3
主题乐园重返巅峰
事实上,本次裁员,迪士尼主题乐园部门纯属“躺枪”。今年第一季度,迪士尼全球公园和体验部门同比增长21%至87亿美元,是迪士尼旗下最赚钱的业务。
从中国市场亦可管中窥豹。今年春节长假,上海迪士尼人气爆棚,有游客实测最热门的飞越地平线项目,等候时间长达4小时;七个小矮人矿山车项目,需排队2小时以上。
4
流媒体遇到瓶颈
流媒体业务近期遇到了瓶颈,成为进入2023年后大裁员的核心原因。本季度流媒体业务收入5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利润亏损10.53亿美元,亏损较上一季度增加超4亿美元。
亏损增加的原因在于Disney+业绩的连续亏损(更多原创内容节目制作成本和技术成本的增加,部分被更高订阅收入和营销成本降低所抵消)、Hulu业绩下降(直播电视服务节目制作和服务费用增加,服务内容增加平均成本增加;广告收入减少部分被汇率增加抵消),部分被ESPN+的业绩改善所抵消(订阅收入增加在于零售价格提高和订阅者增加)。
流媒体业务全年营收195.6亿美元(约合1326.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营业利润为亏损40.2亿美元(约合272.68亿人民币),同比亏损扩大139%。
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2年,迪士尼内容总投入高达1144亿美元,而在此期间,迪士尼总营收是3446亿美元。
迪士尼在流媒体上投入的金额占这些年总营收的33.2%,也就是说,迪士尼拿出了三分之一的营收去贡献给流媒体业务。
流媒体业绩的亏损让迪士尼不得不选择“节衣缩食”,开始缩减内容支出、开放内容销售渠道。
流媒体不景气,也导致2020年迪士尼迎来了40年间的首次亏损。裁员,自然成了缩减开支的第一把利剑。
5
元宇宙热度锐减
上文提到,迪士尼把整个元宇宙部门砍了个精光。这或许是领头羊带来的危机感3月28日消息,“脸书”母公司Meta计划减少部分员工奖金,并重启每年两次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接下来还将启动第二轮裁员计划,再裁1万人,居裁员榜首。
3月14日,微软推进今年1月宣布的裁员1万人计划,并解雇了人工智能部门的整个道德和社会团队。
仅在本月内,包括微软旗下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全球咨询巨头麦肯锡、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等机构纷纷宣布裁员。
全球企业纷纷裁员,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对公司长期而言,却是最好的决定。
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知道,主题乐园是一个休闲行业,是人们物质消费得到满足后的精神体验消费,但地缘政治、疫情等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本以为疫情开放后会迅速缓解压力,没想到迎来了裁员潮,公司和人们开始勒紧裤腰带,为接下来的不确定因素未雨绸缪。我们甚至看到,即使国内汽车大幅降价也依然卖不出去,行业人士已经开始呼吁推迟国六B排放标准的执行时间。经济不行,娱乐行业自然难有起色,而经济不行后面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讨论。
1
疫情是主因
疫情三年,全球经济在放开和封闭中艰难前行,三年的时间恐怕有两年是止步甚至倒退的,真正的发展时间不足一年。国外本来传来许多好消息,报道称欧美经济迅速反弹,但实际并非如此,最近美国通胀严重,加息之下银行崩盘就是实证。
另外,疫情刚开放下,全球游客并没有恢复,中国游客的出游愿望也大幅缩水,人们开始选择根据性价比的周边游和国内游,说白了依然是经济发展动能不足,手头不够宽裕导致的。
疫情的影响规模是最大的,涉及全球七八十亿人。
2
地缘冲突
地缘冲突最严重的当属俄乌战争,这场战争虽然还没有演变成世界大战,但至少席卷了整个欧洲和大半个美洲,一年多的战争影响了欧美近八亿人。另外中印边境冲突,中东地区地缘冲突时有发生,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3
美国通膨
美联储自去年3月以来已经九次上调基准利率,以控制通货膨胀,该措施的目的是降低2022年中期出现的四十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
加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倒闭。根据2000年10月来倒闭的银行资产数额统计,美国银行倒闭总数已经达563家,但绝大多数倒闭的银行都是较小的地区性银行。今年3月10日,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资产达2090亿美元)倒闭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二大的银行倒闭事件,仅此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 Bank,资产达3070亿美元)。而今年3月12日的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资产达1100亿美元)则是第三大银行倒闭事件。
银行倒闭虽然是常事,但大银行的倒闭却比较罕见,大银行倒闭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导致许多企业资金周转不畅,进而引发更多的企业倒闭和员工实业风险。
4
罢工潮
从新冠疫情的全球影响到俄乌战争的欧洲困顿,导致经济难以发展,欧洲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重要经济体引发罢工。
为反对法国政府正在推动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法国主要工会在组织游行示威的同时,组织了大规模跨行业罢工。参与大罢工的行业包括公共交通部门,法国航空、能源、教育等。
2023年1月19日,法国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国罢工游行,共有约112万人参加;当地时间2023年1月31日,再度举行跨行业大罢工,全法127万人参与示威游行。2023年3月27日消息,据法国媒体报道,根据法国工会统计,近日大约有350万人参加了示威游行。
3月28日消息,自当地时间27日零点起,德国交通业举行全国大罢工。德国各地的火车、长途汽车和除柏林机场外的大部分机场当天停止运营。德国7个州的地方短途交通也全部停摆,共有30多万人参与。近日,受德国交通运输业大罢工影响,德国和奥地利之间的大批航班被取消。
当地时间4月2日,意大利全国40多座机场的空中交通服务人员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罢工导致当天大量航班延误或取消,约20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据悉,本次罢工的主要诉求是抗议由于人手不足、空中交通服务人员工作量过大,要求根据物价上涨水平提高工作人员薪资。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3月通胀数据,剔除价格波动较大的能源和生鲜食品的核心通胀率从上月的6.3%增至6.4%。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家居和个人用品价格指数依然居高不下,同比涨幅达12.7%。生活成本高企让很多意大利人不堪重负。
整体而言,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认为,疫情和俄乌冲突是全球经济停滞倒退的根源,这导致的银行倒闭、工人罢工等,进一步加剧了各类社会矛盾,也使不堪重负的经济雪上加霜。为此,迪士尼等各大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节衣缩食。而个人则更是危机感重重,勒紧裤腰带,流向娱乐的消费无疑会大幅缩减。从国家到公司,从公司到个人,都在积极应对经济衰退,主题娱乐来说,恐怕只有更好地服务好高净值人士,才能挺过严冬。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酒体验设计,白酒营销策划,体验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声明:除非另有标明,本文图文来源于“公共网络”,由蓝裕文化编辑整理,我们未能找到出处,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