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蓝裕文化了解,在成都,有一座花园式垃圾焚烧发电厂,引来了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这种参观模式是工业旅游模式下非常重要的研学游模式,在发达国家开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而国内才刚刚起步。
作为全国比较先进的花园式垃圾焚烧发电厂,祥福电厂还是科普基地,很多人慕名而来。参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向全社会通告,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要坦诚地转过身来面向社会公众;二是希望媒体记者亲自现场感受一下垃圾焚烧厂的情况,也向公众传达一种真实的声音。
这批外国客人,是来自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的70名环境官员。而这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是他们在中国参加“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和绿色经济与环境保护官员研修班”期间的一个重要参观学习点位。
下面就由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专家带大家现场听听各国代表的心声吧。马拉维芒果池镇议会部门议员AMOS MWENYE非常兴奋地说出了他的感受,“我们走进来都觉得非常惊讶,一个垃圾焚烧厂居然没有刺鼻的臭味。整个垃圾的处理过程非常科学、环保,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而葛洲坝集团厄瓜多尔分公司质量环境经理 ZAYANA LOPEZ AYALA也表示,我们的垃圾焚烧处理完全没有达到这样先进的程度,必须要为这里点赞。
实际上,今天的参观团已经是成都祥福垃圾焚烧发电厂今年接待的第145批次参观团了。成都市祥福垃圾焚烧发电厂综合管理部主任张燕告诉我们,上半年接待了总共3900多人,作为垃圾发电厂,除了做好我们发电这项主要生产工作以外,同时我们也是成都市环保教育科普基地。
这座占地面积150亩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被称为中国固废领域最先进最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执行全世界最严格的欧盟环保排放标准,日处理生活垃圾量达到1800吨。
那么这座环保发电厂究竟为何引来大家的围观?到底先进在哪里呢?
蓝裕文化小编了解到,成都市祥福垃圾焚烧发电厂副总经理 张德来是这样理解的,其实这里面核心的技术就是炉排炉焚烧技术和半干法的烟气净化处理两套技术 ,处理后再把洁净的空气排入大气。这套技术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而这里是国内第一批按照欧盟2000的标准来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执行全世界最严格、最高的排放标准。
从现场可以看到,从垃圾抓取、焚烧、排渣、渗液处理,一系列流程都采用了全封闭系统,臭气和污水在管道内进行处理、净化,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可实时监控封闭系统内各个环节的数据和图像。焚烧后的炉渣还可以作为铺路的建材二次利用。
在成都,焚烧发电已经成为了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也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的最优选择。像这样的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已经建成三座,每天处理成都市一半的生活垃圾。在成都市,除了填埋和协同处理外,焚烧发电已经成为了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当然,垃圾焚烧站在建设初期总是被人诟病,因为垃圾焚烧在大众的印象中是“脏乱差”、“臭气熏天”,垃圾焚烧发电厂“建不得”。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可以发现,工业旅游在树立企业正面形象方面具有巨大的威力,能为企业带来非常好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形象。
这不,这一天下午来的参观者有些“特殊”,其中不少人是专门来“找茬”的——他们想要“亲眼”“亲鼻”证实垃圾焚烧“脏乱差”“臭气熏天”,垃圾焚烧发电厂“建不得”。
▲刚开始,部分村民戴着口罩听技术人员讲解。
▲听讲解的过程中,有村民开始把口罩摘掉。
▲参观结束后村民合影留念,都不戴口罩了。
▲祥福垃圾焚烧发电厂花园式厂区。
1立项时抗议不断
由于众所周知的“邻避效应”,这个垃圾焚烧项目去年9月份公布后引发了“聚集活动”。10月,高陵区委区政府发出“告知书”,宣布“群众不同意不开工,项目法定手续不齐全不开工”。
当地媒体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西安“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从1998年就开始规划,但近20年过去了,现在连地址都没确定好,更别说建厂了。
而垃圾围城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可以说已火烧眉毛。
目前大部分垃圾焚烧厂分布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作为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方式,业界认为垃圾焚烧发电是最优选择。
2初见时全副武装
午后一点,晴朗天气,一辆大巴缓缓驶入发电厂大门。透过车窗,前几排座几个“口罩”很显眼。
大巴停在蓝绿彩绘的漂亮主楼前,陆续下来一群人,表情严肃。
姑娘、小伙、大妈、大叔、老大爷……车上下来30多人,大约三分之一“武装”了口罩,有几位是下车张望了一下后犹犹豫豫戴上去的——其实厂区植被葱绿,各种花卉盛开正艳,也没什么异味。
“都这样,刚来的时候有成见,害怕被熏着。一会慢慢就都摘了。”接待经验丰富的张燕胸有成竹。
这车参观者都是西安市高陵区张卜镇张卜村的村民,他们村附近准备建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
3让我一步步卸下您的武装
当地政府决定用“事实说话”,让市民自己觉得“行”——从去年年底,他们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民众、机关干部远赴成都、合肥、秦皇岛等地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
张卜村的这些村民,正是来成都祥福电厂参观的1000多人、30多批次中的一批。
一个“有趣”现象是:村民都是坐飞机来的,而政府机关人员只能坐火车。
今天,电厂总经理助理何拥亲自出马,戴上安全帽,给村民们当“导游”。
用张燕的话说,“何助理有10多年垃圾电厂的运行经验,又非常耐心认真,他给村民讲解最合适了。”
“我们目前所在的这栋大楼,既是办公区,也是生产区。垃圾库、垃圾焚烧炉、发电厂都在这同一栋楼。但大家可以感觉到,我们这里一点味道也没有。”何拥先领着村民到主楼一层的环保展示厅观模型、看短片,直观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布局、工作流程。
展示厅干净整洁透亮。听着何拥的讲解,大概也觉得展厅里并不“臭气熏天”,确实没啥异味,一名刚刚下车就戴上口罩的妇女又悄悄将口罩摘下,挂在手上。
“这烟囱排出来的气体有毒吗?”“污水怎么处理?”……在村民们仍狐疑的眼神中,何拥继续讲解。
突然,人群中出现了小小的骚动。“俺头晕!”一位老大爷说。接待人员紧张了,吸了吸鼻子互相问:“有味道吗?”“没有啊。最近运行都挺好的!”赶紧问老大爷是怎么回事,“俺晕车……”大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人群哄笑起来,接待人员很是松了一口气,赶紧安排人带老大爷到厂区花园里转转。
可不,这些村民一早就被镇上的王主任带着赶飞机,坐了近两个小时飞机,再转大巴,一路奔波,这位老大爷六七十岁了,劳累晕车也很正常。
一场虚惊!
看了模型、短片,何拥开始领大家实地参观厂区。
“发电厂离居民区多远?”“你们周围住人吗?”……在前往5楼参观垃圾吊控室的途中,村民继续操着“秦腔”七嘴八舌向何拥抛出各种问题。
“大家看,刚才你们进厂大门左侧、楼顶上有小花园,这个是我们的员工宿舍。我们平时工作后就住这。如果空气有问题,我们敢住吗?”5楼长长的玻璃走廊居高临下,正对着厂区前院,附近景象尽收眼底。何拥边走边指着下面各种设施为大家释疑解惑。
“马路对面这片空地,是工业园区,将来也要建厂子。稍远西边那块,离这里也就五六百米,是很多公司,附近有村子,还有学校。”
……
“没想到这里还很漂亮。”一名大妈望着窗外花园式厂区,偷偷把口罩摘下,塞进手上的遮阳帽里。
4又多了一个卸下武装的人
大家边听讲解边继续往前走。“这么高啊!”“这爪子真大!”走进垃圾吊控室,村民们立刻被吸引住了,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录像。
颇像驾驶舱的半透明吊控室“悬”在庞大的垃圾库上方,与垃圾库底部落差近30米,可储存2到3万吨垃圾。
两名操作员正专心推移着操作杆,隔着玻璃“指挥”两个巨型钢爪,如同游乐设施“娃娃机”一样抓取垃圾,往焚烧炉“喂料”,场面仿佛科幻片里的太空世界。“这一把能抓10吨垃圾。”何拥解释说,“我们厂每天能烧掉1800吨垃圾,能吃掉成都市14%左右的垃圾。”
虽然室外就是满眼垃圾,但吊控室里除了温度略为高一点外,并没有闻到设想中的“臭味”。
“垃圾库严格密封,顶部有负压抽风,垃圾臭味跑不出来。”何拥继续为大家“科普”。
“真没啥味!”吊控室里,一名大叔认真地吸吸鼻子,“光明正大”地扯下口罩。“实事求是嘛,没必要戴!”
看过震撼的垃圾吊控室,大家转回2楼的中央控制室。“这里24小时监控,任何细小的变动都躲不过工作人员的眼睛。”何拥指着厅里一面硕大的屏幕对村民说。大屏幕上,焚烧炉、料斗、渣坑……垃圾焚烧发电各环节的监控图像和各种数据,一目了然地实时显示着,可以清楚地看到焚烧炉正跳跃着红色的火焰。
“我们厂的一个特征是工作区和生厂区都在同一栋大楼里。这面墙的那边就是生产区。”何拥边说边领着大家从中央控制室的一个小门穿过,门上写着“焚烧间”。
“以为烟熏火燎会很脏呢。我看比家里还干净。”看到焚烧间照样很整洁,一些村民表情有点诧异。透过玻璃,各种设备展现在眼前,粗大的管道包裹着严严实实。大家又纷纷掏出手机拍摄。
“我们这个焚烧炉的出口炉温一般在1000℃左右,远超过850℃的要求,所有有毒物质基本被烧掉了。二噁英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达到欧盟标准。”何拥说。
据报道,哥本哈根一座年处理量20万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就建设在皇宫附近。
“那些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看到黑渣正从一个个出口掉进坑道里,村民又有新问题。“这就是垃圾焚烧后的炉渣。”何拥说,“炉渣占垃圾总量的20%,可以当建材,可以铺路,挺抢手的。大家看,坑道那头那辆车就是来拉炉渣的。”
“70%多被烧掉,剩下大约3%的飞灰被吸到那个大漏斗里面,经过净化的烟气最后才从烟囱排出去。所以你是闻不到臭气的。”何拥继续解说大家最为关心的“臭气”问题。
记者看到,又有一名妇女将口罩摘下,悄悄捏在手里。
“最终只有3%飞灰是不可用的,需要填埋。所以焚烧发电对缓解垃圾围城非常有好处。”何拥不放过任何一个“科普”的机会,边走边说,领着大家又穿过一道门,进入发电车间。“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就可以发电啦。”
“垃圾处理和办公区就在一起,要污染也先污染我们。”参观完发电机组,何拥和工作人员领着大家返回一墙之隔的工作区会议室休息。
会议桌上摆着饮用水、纸巾,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喝水休息,气氛已颇为轻松,至于口罩,还有一名红衣妇女在坚持着,不过喝水时,也“顺势”褪了下来。
现在,村民中没有一个戴口罩的。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尽管继续问。”何拥真的超级耐心。其实参观过程大家基本把问题都问完了,而诸如“我们能拿到多少赔偿款”“政府安排不安排就业”等,又不在何拥所能回答的范畴内。
“以为是蚊子苍蝇满天飞。如果是他们这个样子,我觉得可以。”记者问一名村民参观后的感觉,这名白头发老者点头说。
“我们这是几年前的工艺了,按现在的标准、技术设计来建设,你们那边的厂一定会更先进更漂亮更无害。”何拥肯定地说。
5一次教育远远不够,长期坚持方得始终
“我再领大家去看看垃圾渗液的处理吧。”何拥见大家休息得差不多了,也提不出什么新问题,想带大家继续参观。
“不去,不去。”几位年老的都不想动了,他们似乎已经信服,觉得再看也不会看出啥毛病。他们有的继续喝水休息,有的干脆跑到楼外绿化区抽烟看景。
垃圾渗液处理车间在主楼后面。路上,一名村民跑到灌木丛旁,捏了捏叶子,仔细“研究”起来。“发现了什么?”记者好奇地问。“没啥,很干净。”原来是看叶子有没有落灰。
污水排放口安有摄像头,24小时监控。水看着跟自来水一样,周围也没异味。“看着很干净,但不能喝!”何拥实话实说,“这只是中水,还达不到喝的标准,但不会污染环境。”
“垃圾垃圾,还能没点味?但真的啥味没有!”看了污水处理这个最后环节,村民表情更放松了。不知情的,以为他们是一群普通游客。
其实,也不是一点味没有,在垃圾车进厂的地方,由于运垃圾的部分车辆做不到完全密封,还是会在厂门口滴撒渗液,有时产生臭味。不过,这不是垃圾焚烧的毛病,而是运输环节的问题。“政府也在积极解决这问题,经过升级运输车和加强管理,应该可以解决。”祥福发电厂总经理苏志刚坦言。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很快就过去了。“大家合个影吧,难得来一趟。”回到主楼前,有村民提议。
“有什么可合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参观满意,虽然眼见为实,还是有些村民一时转不过弯来,“有保留态度”。
最终,大概有三分之二村民有说有笑地在漂亮的主楼前合了影。
上车离开的时候,刚才喝水褪下口罩的红衣妇女又执意将口罩戴上。而多数口罩,已被老乡丢进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