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

代表为工业旅游发声:用好工业资源,助推区域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10

工业在任何一个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于是有不少工业也就面临淘汰的命运。当农业足够养活人时,工业开始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可能,当工业足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时,服务业成为发展的核心,行业的迭代在所难免,留下的众多工业遗产和现有的工业企业该如何主动改变,抓住第三产业的机遇,将二三产融为一体,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企业,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当然,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规划设计院很高兴能看到有代表对此表示了更多的关心,所以特此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旅厅厅长王爱琴对工业遗产和工业旅游的一些看法介绍给大家,让你了解,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代表为工业旅游发声:用好工业资源,助推区域发展


工业遗产


王爱琴表示,非遗是以传承人为重要核心的活态传承,要持续加强活化利用,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与传承。

代表为工业旅游发声:用好工业资源,助推区域发展


新华网:当前,非遗项目向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转化的“开发热”不断升温,如何持续加强非遗活化利用,更好地实现其保护与传承?


王爱琴: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与传承。


非遗是以传承人为重要核心的活态传承,只有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与传承。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促进非遗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作融合发展。各级政府要将具有地方特色、适宜普及推广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场馆,在公共文化设施中设立专门区域,用于非遗项目的收藏、展示、传承、传播和研究。


二是建立对非遗项目的多元化资金扶持体系。在加大政府投入,用好用足财政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吸纳非政府组织和社会资金参与非遗保护。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投入资金,广泛参与非遗保护,“认领”非遗创新孵化项目,尝试和探索将传承人利益捆绑的多元主体开发和绩效管理机制,加大非遗产品的市场流通活力。推动金融机构、专项基金助力非遗,建立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连接两个资源。


三是推动非遗+旅游+生活深度融合,让非遗产品、非遗活动走进景区,融入百姓生活。以非遗的地方性、原真性、独特性,结合当地有传统优势的工艺美术等,吸引游人,涵养消费群体,助推非遗传承传播,逐渐形成市场力量作用的非遗专业街镇以及各种特色展示空间,从而拉动消费,促进非遗产业化。

代表为工业旅游发声:用好工业资源,助推区域发展


王爱琴还建议,增强数字赋能非遗传播利用。充分利用非遗数字化常态保护实现非遗活化再现,搭建国家和省市县联动的非遗线上平台,实现非遗数字化共享。鼓励互联网企业、各类文化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非遗体验馆,开发非遗沉浸式体验产品。


工业旅游


对于工业旅游,王爱琴带来自己的建议:因地制宜,依托既有基础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文化旅游新业态,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径。

代表为工业旅游发声:用好工业资源,助推区域发展


“以工业旅游起步较早的山西为例,中国煤炭博物馆于1989年建成,山西汾酒博物馆于2007年建成。平朔露天煤矿在开发之初,就贯彻边开采边恢复生态的理念,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辟了工业旅游线路。”王爱琴介绍,近年来,山西陆续开发了晋华宫矿山公园、太钢博物园、1819兵器工业园区等,工业旅游从早期博物馆为主,向创意创业园区、产业园区、(遗址)公园等形式转变。


截至2020年,工信部评定命名国家工业文化遗产4批62个,山西省共有6个入选,即山西北方机械控股有限公司工业遗址太原兵工厂(1819产业园区)、阳泉三矿、刘伯承工厂旧址、石圪节煤矿、高平丝织印染厂、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传统酿造区。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资源型地区工业旅游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仍不被社会所重视。”在王爱琴看来,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策落实难、产业支持力度弱、工业遗产开发形式单一,工业旅游未成体系。


对此,王爱琴提出六点建议:


1. 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工业文明的动态传承;


2. 以国家实施为主体,建设国家主体、地方主责的机制体制,加快衰退产业产区转型发展工业旅游接续替代产业的专项扶持,通过引导性资金投入、项目支持缓解工业旅游资金短缺的矛盾,激发发展活力;


3. 推动符合条件的工业文化主题博物馆进入公益博物馆项目扶助范畴,打造一批工业文明保护传承新载体、工业旅游互动体验新场景;


4. 因产制宜分类施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建设以工业文化为核心的工业文化景观、科普示范基地、研学基地、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


5. 实施工业旅游+生态、工业旅游+科技、工业旅游+文创计划,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构建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6. 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征,加强区域协作,打造特色品牌,形成具有产业规模、集聚效应、旅游吸引力的工业旅游发展集群,退“二”进“三”,推动“油”经济向“游”经济转变、“煤”经济向“美”经济转变,助力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轻型化。


“当前我国资源型地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发展工业旅游和文化旅游业,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工业提质增效、‘老字号’品牌价值拓展,众多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王爱琴说。


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院认为,工业遗址和工业旅游都是工业需要突破的方向,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已经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老城、新厂、高科技,交通、服务、新行业,在产业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将旅游融入其中,这也是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惯常做法。因此,工业考虑跟旅游的结合,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方向。如果认识不到位,企业的工业旅游就会做成四不像,因此,代表的发声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重要人物更高频率的关注提及工业旅游。

本站底部导航: 关于我们 工业旅游新闻 酒庄设计新闻 主题乐园新闻 工业旅游设计案例 酒庄设计案例 主题乐园设计案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 "> 京ICP备16050824号 工业旅游、白酒酒庄、主题乐园 ©2016-2023 蓝裕文化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