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数据说话,事实胜于雄辩。截至8月31日,12家葡萄酒上市企业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已经悉数发布。相较于去年底的14家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原歌酒庄已经退市,另外以铁路运输为主业的西部创业并未单列葡萄酒板块的销售收入,因此企业总数调整为12家。
一、半年报概览
2022年上半年,12家葡萄酒上市企业共计实现营收29亿元,实现净利3.3亿元。有5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3家企业实现净利增长。
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国内13家葡萄酒上市企业上半年共计实现营收46亿元,实现整体净利8亿元。2020年,因疫情遭受重创,上半年营收规模下滑到23.9亿元,净利下滑到2.2亿元;2021年出现回暖,实现营收29.2亿元,净利3.7亿元。今年略有收缩,但大体上与去年保持稳定。
张裕,无疑是最为稳健的企业,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都保持了稳定,且远超其他葡萄酒企。2021年上半年,张裕实现营收19.53亿元,占到12家葡萄酒上市企业整体业绩的67%;实现净利润3.58亿元,超过了12家葡萄酒上市企业的整体利润。
二、大家的方向是什么
在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大家普遍采取了各种方式消减开支,有的甚至削减了营销投入。但大部分酒庄还是在高低部分层的市场中,在没有群众基础的市场中日益高端。最终毫无疑问,高端葡萄酒受到的影响更大。例如今年上半年,中葡股份高档酒同比下滑19.84%,中低档酒实则同比增长19.19%;莫高股份中高档产品同比下滑30.54%,普通产品同比下滑19.17%。王朝酒业也在财报中称,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产品销量减少,尤其是中高端葡萄酒产品。
三、蓝裕文化分析
针对年报,蓝裕文化团队采访了从事酒庄设计二十多年,深耕酒类工业旅游的李院长,以下是李院长的主要观点。
第一,要培养大众的基础消费能力。
中国老百姓现在不喝葡萄酒,最重要原因就是性价比不值。和国外比,两三块欧元的葡萄酒比比皆是,而国内的葡萄酒一顿19.9已经把人打蒙,无数专家出来说这些酒不是好酒,甚至是假酒。国内葡萄酒行业紧跟张裕老大哥的风向标,大部分酒庄都选择了高端发展模式。这种没有低端培养市场,脱离老百姓的发展模式,肯定是不理想的,否则国产葡萄酒行业也不会到如此地步。我们认为一个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一定跟所有行业一样,要形成高中低的阶梯,比较收入也有高中低之分,这样一是形成了完整的市场体系,二是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如果只走高端,没有地段作为根基,高楼是建不起来的。任何其它行业都是如此。
第二、缺乏创新
葡萄酒市场整体营销以及设计包装,近些年来都没有大的创新。行业整体没有大的营销亮点或者营销热点。
蓝裕文化看到的几个葡萄酒营销热潮大致可分为三波。第一是时尚,葡萄酒兑雪碧,喝出来慢慢的时尚感,在酒饮产品缺乏的年代,颇为风靡,成为推进葡萄酒销售的大事件。第二次浪潮是葡萄酒保健作用的营销,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年代,人们开始关注健康,正好赶上白酒伤肝严重,葡萄酒脱颖而出,凭借健康大行其道。第三次浪潮属于葡萄酒的收藏价值。实际上是由白酒带起来的,纯粮酒、年份酒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而葡萄酒则通过老酒和年份酒,抓住了富起来一代人的心里,迎合了稀有和收藏的需求。
但近些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国内葡萄酒行业在包装、高端酒方面有所发力,但我们依然没有看到这成为主流趋势,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说的第一点,市场根基还未形成,盲目高端困难重重。
第三、扶持力度不够,酒企负担过重,盈利很难
国外成熟的葡萄酒产销市场,依然享受农业的补贴,而国内尚处于产量和品质提升过程中的葡萄酒行业,却需要缴纳重重税赋,对于像张裕这种相对成熟稳定的企业来说,还可以稳步发展,对于新兴企业依然难有起色。
对于这一点,宁夏对葡萄酒推出大量鼓励政策,帮助产区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打出了名气,宁夏当地人对此深感骄傲,形成了产区斗志,也才有所起色。
国内数百家酒庄,蓝裕文化了解到的依然是亏损得比较多,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到,上半年,12家上市酒企中,张裕、王朝、通天、怡园酒业、伊珠股份、*ST中葡、威龙股份七家企业实现了盈利,其他5家企业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从盈利来看,葡萄酒企出现了严重分化,仅有张裕的利润规模在亿元以上,其他的均为千万元以下,其中,王朝为1.0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40万元),通天的474.4万元,其余三家的利润则不足100万元。
从净利增幅来看,实现正增长的仅有威龙股份、法塞特以及楼兰酒庄三家。其中,威龙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12.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但法塞特和楼兰酒庄两家虽然实现了净利增长,但仍未走出亏损的局面。
从这些行业领头羊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到,整体行业依然困难重重,作为融合一二三产的环保促环保企业,应当得到更大力度的扶持。
第四、行业、酒庄和葡萄酒缺乏个性
李院长认为,整体接触到的酒庄酒厂,普遍都没有好的从一而终的策划,没有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绝大多数酒庄都被国内外多如牛毛的葡萄酒大奖牵着鼻子四处游走。有的酒庄一年拿十来个大奖,依托大奖走高端,最终是酒庄在业内名气甚高,在广大消费者那里确实高端不亲民,跟国外葡萄酒相比,同等价位的人们自然选择了更具性价比的进口葡萄酒。
第五、酒庄的主要出路:大规模亲民或以高端带低端
大规模亲民路线的典型案例就是黄尾袋,价格亲民,品质出众,适合大众口味,销量庞大,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是在发现好产品的基础上,敢于大规模投资营销的成果。张裕的解百纳、醉诗仙等就属于这类产品,但目前感觉营销投入有所不足,被国外低端高质产品挤压比较严重。
另一个典型的极端就是LV、拉菲罗曼尼康帝、啸鹰等的极致高端模式。康帝的主牌搭副牌销售模式,拉菲的高端引领,低端“传奇”模式,都大获成功。这充分说明葡萄酒还是一个走量的产品,而且需要形成价格梯队,一味的高端,只是看到了拉菲等成功的核心,却没有抓住他们盈利的核心。高端打名气,中低端占领市场,获取利润,才是合理的模式。
整体来说,蓝裕文化的李院长认为葡萄酒行业在未来的两三年内难有起色,我们需要形成更合理的产业结构和更大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创新才能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
本文分析来自蓝裕文化酒庄设计院李院长,年报数据及分析参考自葡萄酒研究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酒体验设计,白酒营销策划,体验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声明:除非另有标明,本文图文来源于“公共网络”,由蓝裕文化编辑整理,我们未能找到出处,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