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啤酒行业的产量一直下滑,但利润却获得了可观的增长。蓝裕文化酒厂规划设计院认为这是啤酒质量提升之后,涨价的重要驱动带来的效果。人们不再是追求能喝到酒,而是追求能喝到好酒。整体来说,产量趋稳,市场空间再次打开,啤酒行业已经进入到全面复苏发展的新时期。
一、市场回暖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为3568.7万千升,同比增长1.1%。其中,2022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254.3万千升,同比增长8.5%。数据表明,疫情开放后啤酒市场看好情绪浓厚,产量明显上升。
疫情之后,啤酒产量开始下滑,随后进入缓慢上升期。2023年1-2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524.8万千升,同比下降1.2%。整体来看,蓝裕文化酒厂规划设计院发现啤酒产量处于下滑阶段。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消息,啤酒产业2022年全国规上啤酒生产企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751.1亿元,同比增长10.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25.2亿元,同比增长20.2%。
二、良性竞争
1993年,青岛啤酒改组成股份制企业,同时登陆沪市和港股。华润创业和沈阳市政府、沈阳雪花啤酒厂完成合作洽谈,收购沈阳雪花啤酒厂55%的股份,华润雪花诞生。燕京啤酒产量达到20万吨,在北京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三大国产啤酒企业同时翻开新的历史一页,为进军全国市场蓄积好了能量。
2010年-2013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燕京啤酒整体营收、净利呈双位数增长。以青岛啤酒为例,其营收从2010年的199亿元增至2013年的282亿元,净利润从15.2亿元增长到19.73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啤酒产量为5061.5万千升,2014年下降至4922万千升。此后,啤酒产量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到2018年已跌破4000万千升大关。2020年,数据进一步下降至3411.1万千升。
2014年-2017年,多数头部啤酒企业的业绩也出现大幅下滑。其中,燕京啤酒营收从135.04亿元下降到111.96亿元;净利润从7.26亿元下降到1.61亿元。青岛啤酒营收从290.5亿元降至265.8亿元,净利润从19.9亿元降至12.63亿元。
在财报中,燕京啤酒将这一阶段的问题归因于市场竞争激烈、需求动力不足、成本上升等。青岛啤酒也在2017年财报中提到,啤酒行业面临较大增长压力,产能过剩矛盾仍较突出,中高端餐饮消费不振以及外资啤酒、进口啤酒在国内市场加大促销力度,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原材料价格、物流和人工成本的上涨,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压力。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嘉士伯五大啤酒品牌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已达到92%,行业格局难以撼动。
财报显示,2021年华润啤酒高档及以上产品销量达186.6万千升,同比增长27.8%。而青岛啤酒的高档及以上产品共实现销量52万千升,同比增长14.2%。重庆啤酒高档、主流、经济销量分别为66万千升、161万千升、51万千升,分别增长40.5%、10.6%、4.1%。
2021年,华润、青岛、燕京等头部啤酒企业重回增长轨道,且业绩典型特征是净利增幅远大于营收增幅。华润啤酒2021年净利润增幅为11.05%,营收增长6.19%;青岛啤酒营收增长8.67%,净利润增幅却达到43.34%。对于净利大幅增长,头部酒企均提到与发力中高端产品有关。
从群雄乱战到价格红海,啤酒市场的五指山已经难以超越,随着产量的下降,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发力中高端之后,中国啤酒迎来新的发展格局,从价格恶性竞争转入品质良性竞争。
三、全民消费观转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2014-2020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7元增加至32189元,年均复合增速为8.1%,2022年这一数值继续增长到了3.69万元。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认可,低端啤酒在市场中的份额逐步萎缩,中高端啤酒愈发受消费者欢迎。
四、中高档产品暴利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作用下,产品结构升级带动啤酒行业头部公司盈利能力不断修复,我们以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为例,2018年青岛啤酒和华润啤酒的核心净利率分别为3.96%和4.2%,2019年分别为4.8%和5.8%,虽然在2020年发生新冠疫情,但是这个趋势并没有被打破,2022年青岛啤酒核心净利率为9.97%,华润啤酒为12.82%,相比2018年分别上升6个百分点和8.6个百分点。
利润导向中,提升运营效率也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各厂家也在逐步关厂裁员提效。国内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在55-65%,对标理想状态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近年来,虽容量收缩,但龙头的产能利用率、单厂产量均处上升通道。如华润啤酒工厂数量从78家,下降到2022年的63家,减少15家,并且单个工厂平均产能从2018年的14.49万吨/年提升到2022年的17.6万吨/年;青岛啤酒同样是关厂提效,工厂数量从2018年的62家减少到2022年的57家,减少5家,单个工厂平均产能从12.37万吨/年提升到了2022年的13.72万吨/年。
五、国际接轨
为了严控啤酒原料质量,保证产品品质,国内啤酒企业一直坚持将进口优质啤酒大麦作为主要的酿酒原料,导致啤酒大麦对外依存度达到80%以上,国际市场上啤酒大麦价格变动和包装成本逐步提升对啤酒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国产啤酒大麦产业发展仍然处在低谷阶段,产业链是否稳固,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间接地影响中国啤酒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大型啤酒生产企业加强与国内麦芽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业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提升国产啤酒大麦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近些年来国内啤酒公司也是积极寻求国际联姻,百威收购哈尔滨,喜力携手华润,都让中国啤酒更加国际化。
六、大周期筑底反弹
前面数据表明,中国啤酒的产量正在逐步回升。一是因为价格战之后市场规模趋于稳定,二是本就萎缩的市场规模在疫情之下进一步夯实底部,疫情开放后开始探底回升,三是经济开始回暖,人们对喝好酒的期望有望迅速回升。整体而言,随着产量的冰点挤压和经济的逐步回暖,市场的需求趋向于量价齐生,啤酒的大周期底部已经形成,反弹已经开始。
多重因素加持下,蓝裕文化酒厂规划设计院认为,啤酒已经开始反弹,通过高端化和全产业链国产能力的提升,在经济稳中向好,人民消费欲望提升之下,啤酒行业复苏已是定数。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酒体验设计,白酒营销策划,体验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声明:除非另有标明,本文图文来源于“公共网络”,由蓝裕文化编辑整理,未标明部分我们未能找到出处,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按要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