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

草间弥生作品成世界最大露天博物馆永久展项

发布时间:2023/07/25

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都有自己的故事。今天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要为大家带来的是精神病患者草间弥生的故事,因为最近它的作品被全球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收藏并转为永久展项。此前,她与LV的合作一度成为热搜,这个95岁的“怪婆婆”,如今再次成为焦点。

一、圆点女王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其作品常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圆点,而且几十年来一直不断重复,因此被冠以了“圆点女王”的名号,而这些圆点也几乎成为了她的“注册商标”和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记。

事实上,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在草间对自己的描述中,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


草间弥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个保守的资产阶级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族一百年以来都以经营采种场为生,家境富足。

草间弥生10岁时画的母亲肖像


10岁时,草间弥生便被幻觉、幻听所困扰。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人格解体神经症”的精神类疾病伴随了她的一生。她常常会看到河边的鹅卵石向她袭来,看到远处的山突然金光闪闪,听到狗用人类的语言对她喊叫,看到紫罗兰长着人的脸,还张开嘴巴同她说话……每次她都气喘吁吁跑回家,把这一切画下来。

这只是开端,有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灵魂离开躯体,被幽暗森林里的湖水吸引,被引领着走进池中溺毙,“我的人生就这样被迫漂流在生死之间”。每次往返现实与虚幻之间后,她都会大病一场,又因无法与别人交流,醒来便用画画来抵抗内心的恐惧。


1955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书店里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通过一位懂英文的堂兄帮助,她写信给欧姬芙:“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上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深受感动的欧姬芙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并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时,草间弥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并决心彻底舍弃过去。

1959年,只身抵达纽约18个月后,草间弥生的5件作品参加了第10届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每件作品都是在一个稍暗的灰白色背景上绘满网状图案,她的圆点引起了纽约知名评论家的注意。


到20世纪70年代初时,草间弥生迎来了她在纽约最辉煌的时期。当时的波普明星安迪·沃霍尔在他的工厂养着各式各样的嬉皮士、吸毒者和同性恋演员。同样,草间弥生身边随时都簇拥着一群嬉皮士,保护她不受各种社会保守人士威胁恐吓。

1971年以后,草间弥生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小说创作,并停止了自己的激进行为。这位艺术女王还把她的圆点延伸到其他创作上,建筑、时装、靠垫、手机、汽车等都在热卖,昔日纽约轰轰烈烈的“前卫女王”至今依然引领时尚。

1973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每天早晨,新宿精神疗养院,在助手的搀扶下,80岁的草间弥生缓缓外出,这样的生活,她过了30多年。白天,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又回到疗养院。她极少外出,也很少会见客人,不逛百货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二、草间弥生画廊


位于巴西布鲁马迪尼奥的当代艺术中心Instituto Inhotim最近揭开了草间弥生画廊 (Galeria Yayoi Kusama)的神秘面纱,专门展示这位著名日本艺术家及其作品。新画廊建筑面积为1437平方米,体现了在欢乐空间中等待和徜徉的理念。开幕的重头戏是画廊展示的草间弥生的两件身临其境的装置作品:《我在这里,但什么也没有》(I'm Here, But Nothing)(2000年)和《永恒湮灭的后果》(Aftermath of Obliteration of Eternity,2009年),它们分别由Instituto Inhotim于2008年和2009年收购。这些标志性作品让新开发的空间充满了迷人的灯光,让游客沉浸在草间弥生的著名波点中。

草间弥生画廊


Inhotim 的核心艺术抱负是展示时代最有远见的艺术家的作品。”草间弥生画廊的开业正是对这一点的体现。这两个沉浸式装置位于画廊中草间弥生的水仙花园(1966/2009)旁边,是巴西艺术学院的一部分。


第一个装置将参观者包围在视觉变换中,将昏暗的房间变成感官超载的心理领域,而第二个装置则在无限的房间内引发沉思。此外,一座由无数金属球体组成的花园悬浮在自然景观之上,以其飘逸的漂浮效果令人着迷。施瓦茨曼补充道:“草间弥生画廊体现了Inhotim的最高目标,即为广泛而多样化的观众提供独特的环境,让他们体验非凡的大型艺术作品。”

草间弥生画廊从一条蜿蜒的石头小路展开,优雅地向公众缓缓展开。这条小路在画廊前缓缓弯曲,激起了走近的人的好奇心。设想中的花园从充满迷幻色彩的多彩热带天堂的充满活力的色调中汲取灵感。经过精心种植的4000多株凤梨科植物,进一步丰富了这片迷人绿洲的自然艺术魅力。

草间弥生画廊周围郁郁葱葱的景观

草间弥生画廊的外部空间

草间弥生画廊的外观

草间弥生,《永恒湮灭的后果》(2009)

草间弥生,《永恒湮灭的后果》(2009)

草间弥生,《我来了,但什么也没有》 (2000)

草间弥生,《我来了,但什么也没有》(2000)

草间弥生,《我来了,但什么也没有》(2000)

草间弥生,《我来了,但什么也没有》(2000)


除了这些作品外,由漂浮的银球组成的装置作品《水仙花园》( Narcissus Garden,1966/2009)也将展出。


画廊成立之际,草间弥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她的作品在纽约卓纳画廊、西班牙古根海姆毕尔巴鄂美术馆、香港 M+ 博物馆举办的回顾展和英国曼彻斯特的 Factory International 举办了井喷式的展览。


三、Inhotim博物馆


Inhotim是世界上最非凡的博物馆之一,由巴西富翁、收藏家和实业家Bernardo Paz创建,占地1000公顷,其中只有一部分对公众开放。这里有一个独特的植物园,收藏着稀有的异国植物,尤其以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当代露天艺术收藏而闻名。它有23件由奥拉弗·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草间弥生(Yayoi Kusama)和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签名的不朽作品,还有20个画廊,专门展出100位艺术家的作品。

Inhotim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而且还是巴西当代艺术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它包括一个占地8平方公里的植物园,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5,000种植物,占地球上已知植物物种的28%以上。

通常,Inhotim从周二至周日对游客开放,票价约为8欧元。


1

Rodoviáriade Brumadinho


Rodoviáriade Brumadinho是由两位美国艺术家创作的逼真雕塑,他们描绘了Brumadinho汽车站的人物。乘客、警察、公共汽车和树木“从墙外冒出来”,使我们对当地文化有了真正的了解。雕塑的面部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成为墙面吸引人的关键之处。

2

声波亭


声波亭,也被称为“大地之声”,是一个被玻璃墙包围的空旷圆形亭子。在展馆中间,有一条202m深的廊道,带有麦克风和放大设备,可捕获地面声音。

乍一看,您可能会认为声音只是白噪声,但是如果您躺在房间里,则会与地球产生深深的联系。


3

更多作品赏析

在我们做过的酒厂和工厂旅游中,艺术作品是非常关键的元素。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发现,艺术作品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一个企业的地位,进而提升知名度,帮助市场营销。许多企业的负责人也有收藏艺术品的喜好,这也直接体现了企业的品味,也就间接说明了企业产品的品质和地位。所以,艺术作品也是企业展示的重要环节。名企与知名大家合作,本来就是个相辅相成的好事情。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旅游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酒体验设计,白酒营销策划,体验店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声明:除非另有标明,本文图文来源于“公共网络”,由蓝裕文化编辑整理,我们未能找到出处,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本站底部导航: 关于我们 工业旅游新闻 酒庄设计新闻 主题乐园新闻 工业旅游设计案例 酒庄设计案例 主题乐园设计案例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Blueyu Culture "> 京ICP备16050824号 工业旅游、白酒酒庄、主题乐园 ©2016-2023 蓝裕文化版权所有